音乐生活报

  

龚琳娜 “西化”的教学是“千人一声”的根源 永远不要丢掉自己文化的声音!

发布日期:2019/4/2 14:51:44    
  

龚琳娜 “西化”的教学是“千人一声”的根源

永远不要丢掉自己文化的声音!


   龚琳娜,1975年8月1日生于贵州省贵阳市,1999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中国新艺术音乐歌唱家、中国新艺术音乐创始人。

   1980年,5岁的龚琳娜初次登台演唱。2000年,获得第九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民族唱法银奖。2001年,发行首张个人专辑 《孔雀飞来》。2002年,结识德国籍作曲家老锣并开始合作 ,共同探索发展中国新艺术音乐;同年,发行第二张个人专辑《走生命的路》。2007年,发行第三张个人专辑《静夜思》。2008年,发行第四张个人专辑《走西口》。2009年,发行第五张个人专辑《 弦歌清韵》。2010年,发行第六张个人专辑《夜雪》;2月,龚琳娜演唱的歌曲《忐忑》在中国内地受到关注…… 

回应“神曲说” 就是不停地做出好音乐

   作为中国新艺术音乐的创始者,龚琳娜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邹文琴,与韩红、雷佳、吴碧霞、梦鸽等师出同门。她衷于声乐艺术的传承与诠释,不但手握中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奖项、荣获文化 部“民歌状元”称号,还曾将欧洲聆听世界音乐最佳演唱大奖收入囊中,让中国音乐的品质之声远播海外。龚琳娜的音乐不仅专业、前卫且兼具民族特色,加盟《歌手》的首秀,她带来的也是一首极 具中国民歌特色的《小河淌水》,并借此机会回应了一直以来的“神曲”一说,直言:“神曲也好、神经也好,它传递给观众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升华就是声音的能量。”

   记者:很多人说你唱的歌曲很难,是“神曲”,你觉得呢?   龚琳娜:很多人说我的歌难唱,其实并不尽然。而是因为大家对自己的音乐不熟悉,丢掉了自己的声音。为什么大家可以唱日韩歌曲、欧美歌曲?因为我们是用西方的发声来打基础,我们的美学 观经常按照西方的走。我们的音乐教育里面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所以他们对我们中国音乐的腔调是不熟悉的,甚至对我们传统文化语言的美是陌生的。

   中国音乐最大的特点是韵,就是声音的绕弯。中国音乐的美,在于有各种不同的音色和独特的腔调,比如不同地方的《茉莉花》,就有不同的唱法、不同的声音。江南的《茉莉花》是柔美的,是 软软地唱;东北的《茉莉花》则唱得开放、直白、幽默。拿《忐忑》来说,这首歌里我的声音变化特别多,而所有的变化是根据戏曲里面的生旦净末丑,是由不同的音色混合起来的。同时我还混合了 不同戏种,这里有京剧、有秦腔还有越剧,我的技巧是从传统文化来的,但,混合是一个创新。

   记者:说到《忐忑》这首歌,有没有遇到一些误解? 你怎么面对这些误解?

   龚琳娜:当然有很多误解误会,比如说夺人眼球,搞怪什么的。但我觉得所有的误解,都会随着时间淡化的,这不是说对于别人的误解解释没有用,意思是对我们来说,肯定不会一直做《忐忑》 这样的。我们已经在做很多古诗词音乐,而且在《忐忑》之前就在做。所以我唱歌的艺术门类很多,最重要的是我要用作品来让大家感受到这个“多”。比如说很多人很喜欢《静夜思》,一听《静夜 思》他们就觉得非常美,很感人,像这样的作品也会出现,只不过可能这样的作品,它没有《忐忑》的传播力高。那个时候大家就选中了《忐忑》,正好大家需要那种音乐,《忐忑》的走红只是一个 偶然。接下来我要创作更多的作品,所以我才做了我的《爱·五行》专场音乐会,因为我认为我的音乐是有“金木水火土”的不同能量的,《忐忑》是火的部分,《小河淌水》就是水的部分,《自由 鸟》是木的部分,所以它声音呈现的不一样,我觉得不用去解释什么,就是创作,不停地创作出好音乐。

   记者:你在演出之余,也为当今的音乐教育贡献了力量,如开讲座、教山区孩子们唱歌、发起“声音行动”音乐教育项目等,初衷是什么?

   龚琳娜:所有这些只为一件事,就是把中国声音唱出来,传出去。在打造作品上我们做高端的,而在普及教育时就要接地气,直接与中学师生交流。中国声音非常丰富,发声的技巧和音色的变化 各不相同。要掌握各种不同的声乐技巧,绝非一朝一夕可得,需要将不同音色的规律和特征记录下来,潜心钻研,刻苦练习。我唱了三十多年中国歌曲,去过许多国家,上过不同的舞台,坚持中国声 乐的演唱方法一直是我艺术发展的基础和从未动摇的信念。这些年我始终在探索,到底什么是“中国声乐”?“中国声音”的发声方法又有哪些?当我到不同的地方去采风学习民歌、研究戏曲里各种 行当和流派的唱腔,当我唱着古典诗词、了解琴歌的时候,我发现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传统太多太多,这是一个巨大的了不起的宝藏! 孩子学习音乐 不要丢掉自己文化的声音   龚琳娜称,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被植入“欧洲的古典音乐就是高雅”的概念,忽视了自己的民乐,“所以他们对中国音乐的腔调是不熟悉的,甚至对我们传统文化语言的美是陌生的。”

   “我希望我们不要丢掉自己文化的声音,最真实的声音。我觉得这个事得从小孩抓起,让他们学会如何发声,找回自己的真声和自信心。”龚琳娜说。

   记者:你是说我们的音乐里缺失传统文化?

   龚琳娜:是的。现在音乐学院已经西化了,全部都按照西方的教学法在走,那这些学生毕业后,将来再去当老师,他们的教学也是西化的,所以至今我们没有形成我们的音乐,或者我们的唱歌的 教学法,根本没有,所以我们才会“千人一声”,才会丢掉自己的文化。

   不是说学习外国音乐不好,而是不能在向外学习的时候丢掉自己。我们的声音在国际舞台上缺乏辨识度,我们的文化别人看不到,也就不会得到应有的尊重。   记者:现在的孩子都是看钢铁侠、蜘蛛侠、超人长大的,你不怕他们接受嫦娥、女娲、钟馗有难度?

   龚琳娜:当然有这样的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完全的传统在今天是很难传播的,因为那是地域性的,而不是世界通用的艺术语言,所以我们的创新要采用现代作曲方法;必 须要从自己文化的根出发,把欧美、日韩优秀的经验拿过来用,服务于我们的音乐,走国际化的民族音乐道路。

   记者:你是怎么教孩子唱歌的?有什么诀窍吗?

   龚琳娜:我教他们练气,练韵,通过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获得不同的共鸣腔,变换各种声音角色。学牛叫获得胸腔共鸣,学猫叫获得口腔和鼻腔共鸣,学公鸡叫获得脑后音。   其次,还教孩子们学唱古诗词,里面既有“夜来风雨声”的静谧,抑或“低头思故乡”的悠远,又或者是“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雄壮。唱《离骚》时,八九岁的孩子可能连里面的字都认不全,但 我会先给他们讲屈原、讲楚辞文化,用很简单的文字告诉他们《离骚》的美究竟在哪儿。这样在歌唱的时候孩子们其实是有着崇敬之心的,他们的创造能力、理解学习能力非常快,这样一边唱一边了 解传统文化,一边爱上传统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