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教学不应只停留在技术层面, 还要去展现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与特性!

发布日期:2019/9/9 11:15:56    
  

教学不应只停留在技术层面,

还要去展现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与特性!

   宋飞,中国当代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国家一级演员,精通胡琴、古琴、琵琶等多达13种弦乐器,被誉为“民乐皇后”。曾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第八届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表演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音协二胡学会会长、中国弓弦艺术中心主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 

二胡要发展一定要走

多元化道路

   近日,作为首届青岛海洋国际音乐季的一项重要音乐演出,“高山流水”——国乐大师音乐会在青岛即墨上演。四位著名演奏家——吴玉霞(琵琶)、宋飞(二胡)、王中山(古筝)、戴亚(笛子)联袂演出,更携“艺苑·国风”重奏组,“乐道”胡琴重奏组、“国音”古筝重奏组、“龙之吟”笛子乐队,为现场观众奉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音乐盛宴。音乐会上演的十六首乐曲,几乎涵盖了所有演奏形式的民族音乐作品,包括独奏、重奏、合奏,可谓洋洋大观、精彩绝伦。

   “二胡作为一种根植于民间、底蕴厚重的乐器,一百多年来,二胡走出一条崛起之路、超越之路,由默默无闻、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乐器,一跃而成为具有浓郁民族韵味、时代气息、誉满世界的现代乐器,浸润了数代音乐人的汗水和智慧,更承载着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宋飞告诉记者。

   “二胡是最具有中国气质和韵味的拉弦乐器,在挥弓张弛间揽尽青山流水,绽尽万紫嫣红。二胡要发展,一定要走多元化的道路,要与时俱进。”宋飞说。   多年来,宋飞通过重奏、合奏、与钢琴、民乐队、交响乐队等合作的教学及舞台实践来探索二胡表演的新形式,通过西方和东方、民族传统与现代、严肃与通俗等元素的综合运用,使二胡的演奏在结构上大型化、声部层次上交响化,形成交相辉映的多声线条思维,以展现二胡声部的表现力和气质能量,形成独特的个性语言特色。

   眼下,宋飞除了做高精尖的音乐专业教育和研究,更致力于音乐普及工作,致力于让音乐走入老百姓的生活。她办演出、做讲座、深入社区辅导、倡导“音乐民生”工程,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从音乐作品中感受到中国人的个性、审美和观念。 

做让孩子有快乐的

音乐教育

   1998年和1999年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奏音乐会归来,正值演艺事业鼎盛时期的宋飞做了一个决定:回母校——中国音乐学院做一名二胡教师。这一决定震惊了周边所有人。人们不理解,已经名声大振,正在表演艺术高峰时期,为什么要离开舞台呢?宋飞学习十三种乐器,表演弦索十三弄,背后却有不止十三位老师教过她。安如砺、刘明源、张子谦、王范地等艺术大师,都曾是宋飞学习多种乐器时的指导老师,而老师们不断逝去,也令宋飞唏嘘,她想接过接力棒,投身到教育这一项伟大的职业中去。而且父亲就是一名卓有成效的音乐教育家,宋飞从小看着父亲教学,帮助父亲教课,写画教材,耳濡目染,莫名就是喜欢这三尺讲台。

   促使她做出这个决定的还有一件事。那是宋飞当考级评判官的时候。看着报名表照片上孩子天真活泼的笑脸,再看拉琴时,孩子的愁眉苦脸,天真烂漫全无紧张无助的表情,宋飞很是难过。孩子告诉她,全家人都跟来了,考不好就要回去挨训。于是宋飞对一同在场的老师安如砺说:“我们的教育有问题!音乐是一种美育,一种修为,但是您看孩子们一点都不快乐啊!那么我想做让孩子有快乐的音乐教育。”老师对她的决定非常理解:“那你回来吧。”就这样,宋飞回到了母校。

   宋飞教课是生动的,因为她不只教学生拉二胡,而且还触类旁通带着他们分析电影,欣赏绘画、书法、舞蹈,回看服饰的变迁;品茶、品咖啡、品美食……教课不仅限于民乐的教授,还会带着学生听自己也很喜欢的小提琴、大提琴,了解世界著名演奏家的风格。而且宋飞非常重视学生的演出实践,有些刚刚上专业课的学生都会被她带上舞台。她自己的演奏会也总会带着自己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演出机会。每年都举办的师生音乐会,也是宋飞十分乐于做的事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学生时常环绕在周围,宋飞是幸福的。 

开创独特的

二胡“双语”教学模式

   通过多年教学讲台和舞台的积累和研究,宋飞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二胡“双语”教学模式,打造了一个具有最丰富的信息量、宽阔的兼容量和多维的艺术分辨力的开放式的专业民族音乐教育系统。

   记者:您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有效地引导?怎样让音乐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各自掌握最擅长的语汇?

   宋飞:音乐的确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这种语言可以作为你跟世界交流、抒发自己生活生命感悟的一种方式,所以我们在音乐作品的教学当中就不只是技术、技能的教学,也不停留在职业的这样一种训练层面上,而是透过音乐作品、音乐语言不同的特质,通过特殊技巧的把握去展现作品当中的文化内涵、审美的特性。

   二胡作为民族乐器的优秀代表,其实它的历史并不长,但是在刘天华、华彦钧这些前辈的努力开拓之下,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进步是非常快速的,也就让它从传统走到当下。而我们现在的音乐文化是多元化的空间,在世界的音乐舞台、文化舞台上彰显我们的特色,我们一方面要有很好的传承,还需要健康的发展。所以在培养新一代学子的过程中,我就梳理我们所有要学习研修的内容,一种兼顾中国音乐“母语”文化特性和多元文化环境中“非母语”音乐特性的表达,逐渐形成了“双语”化的音乐诠释能力。

   二胡“双语”教学,是我自1999年回到母校中国音乐学院任教后,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探索、积累,逐渐形成并完善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其实不论是“母语”还是“非母语”,都是一种文化的呈现,其文化内涵既有演奏技术技巧层面的内容,又有音乐语汇、风格层面,甚至是人文精神、性格、气质等层面的内容。在我的教学中,这两个方面的培养训练是并置交错的,每一位学生都要接受“双语”中不同语系的训练。

   记者:您觉得您从小受到的教育方法和现在您对学生们的教育方法,不同之处在哪里? 

  宋飞:我的情况比较特别一些。我的胡琴艺术一是得益于家学,二是得益于诸多名师,三是得益于勤奋。因为我从小是跟着我的父亲宋国生教授学习的,他曾任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是演奏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作曲家。

   父亲的教育理念追求科学性、体系性、严谨性,父亲总说我就是他二胡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一块“试验田”。他在训练我的时候,其实也不是按照传统方式进行的,除了音乐的内容之外,他还运用心理学、生理学还有运动力学,以综合的方法来教我、训练我,他又会作曲、会美声唱法,又有很深厚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积淀,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人,他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意愿很宽广,是复合型的音乐家。所以他训练我的时候,就是按照这种理想的方式、探索的方式来进行的。我从小擅长数学,甚至数学老师希望我改行学习数学,这种理性思维成为了我学习二胡的优势。经过一整套系统、科学而严格的训练,最终达到了“技术上没有难点”。

   在这样的丰富学习经历当中,有从小父亲给我的那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去学习研修音乐,就使得我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把很多名家的优秀之处进行一种梳理,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自己的一种思路和方式,所以也就在我的教学当中延伸了前人的教学,可能有更大的包容性,同时还会在教学过程当中形成品鉴、比较、临摹以及个性化的转换。

   记者:有时能看到您在一些二胡比赛上当评委,每天工作这么忙,为什么还要参加这些活动呢?

   宋飞:说实话,我很愿意给业余选手的比赛当评委。我曾跟许多朋友说,听业余选手拉琴是种享受,因为他们拉琴完全是出于对二胡的喜爱,不功利、不迎合,所以投入了全部激情。我感觉他们指间流出的旋律,与其说是琴声,不如说是心声。我自己有体会,演奏时只有忘记了自我忘记了功利,才能全身心地投入音乐中。也许每个人的技术有差别,但如果对音乐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技术再好也不能感染别人。相比之下,有些专业选手尽管技术很棒,曲子拉得也很完整,但却不能打动和感染他人,原因就是没有业余选手的那种“忘我”。

   当然,我参加这些社会活动还有一种意愿,就是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的人喜欢并学会演奏民族乐器,让民族音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