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将石油工人豪迈、乐观的情绪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描述得淋漓尽致 这首振奋人心的《我为祖国献石油》是怎样诞生的?

发布日期:2019/9/23 14:02:29    
  

将石油工人豪迈、乐观的情绪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描述得淋漓尽致

这首振奋人心的《我为祖国献石油》是怎样诞生的?

   “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这首热情豪迈歌唱石油工人的英雄赞歌,不仅是激励一代代石油工人投身祖国建设的号角,也是优秀的中国工人阶级英雄群像的整体写照。这首由薛柱国作词,秦咏诚作曲,刘秉义演唱的歌曲,把石油工人气壮山河的豪迈气概表达得淋漓尽致。尽管它创作在半个多世纪前,但是今天唱起来还是那样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作词:石油人的真实写照艺术

与现实的有机结合

   1955年,时任中国建工部文工团话剧队负责人的王家彬,在甘肃玉门油田,组建了石油战线第一个专业文艺团体——玉门石油文工团。1958年的一天,王家彬听说运输处有个刚从部队转业的小伙子薛柱国,当兵时就喜欢诗歌、文学写作,并且有一定的表演天赋。王家彬当天就来到运输处了解情况,当场让薛柱国即兴表演了一段快板书《武松打虎》,看到薛柱国诙谐幽默的机灵劲儿,王家彬欣喜地招他成为了文工团员。

   在那个火热的建设年代里,文工团到钻井队工地慰问演出是家常便饭,演出途中看到石油工人在大雪纷飞、戈壁风沙中工作的场景,时时感动着薛柱国……晚上在帐篷里,久久不能入睡,一种创作欲望撞击着他那兴奋的神经。于是,他趴在床上挥笔写了一首诗歌。第二天一早,薛柱国兴奋地敲开王家彬的房门,将诗稿交给他征求意见。“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这字字句句看得王家彬泪流满面:“好!好!这是石油人的真实写照,这是艺术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作品完全可以打印出来发表,来进一步鼓舞钻井工人的斗志……”

   1961年9月,薛柱国调到东北参加大庆油田的开发和建设,做了一名外线电工。一次,大庆石油指挥部要出一本宣传册,向各单位征稿,薛柱国将《我为祖国献石油》诗稿投了上去,不久便在宣传册上刊登。 

作曲:被大无畏革命

英雄主义气概震撼

   1964年,一个通知,使秦咏诚与著名作曲家、沈阳音乐学院院长李劫夫有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也正是这个通知,使他的一生和石油工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同年3月,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部分作曲家到大庆油田体验生活,创作一批反映石油工人的作品。李劫夫也接到了通知,要求他务必在3月20日到黑龙江省的萨尔图报到。接到通知后,李劫夫马上做了动身的准备。由于身体的原因,学院准备找一位年轻人陪同李劫夫一起“北上”,经李劫夫提议,由秦咏诚陪他同去。不巧的是,秦咏诚当时正在发高烧,已卧床三天。闻听此讯,李劫夫亲自来到秦咏诚家中探望并嘱咐他安心养病。面对这难得的机会,秦咏诚盼望着自己早日康复,第二天尽管已经退烧,但身体还很虚弱的他,坚持陪同李劫夫一同前行。

   “能出差去锻炼自己,我非常高兴,但是萨尔图是什么地方,我当时并不知道。还有三天就出发了,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我真不想错过,真希望自己的病能快点好起来。没想到第二天,我的烧真的退了,身体却还非常虚弱,但起床走路不成问题。”说起《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事儿,秦咏诚说这首歌的创作真的是一种巧合和机缘。

   3月19日晚,秦咏诚如愿以偿地和李劫夫登上了北上的火车。在车上,秦咏诚终于提出了憋在心里的疑问:“我们去的萨尔图是什么地方?”李劫夫悄悄地告诉他:“萨尔图是个大油田,叫大庆油田,现在还保密呢。”辗转到了大庆后,秦咏诚与吕骥、瞿维、王莘、张鲁和劫夫等许多著名音乐家同住在大庆石油指挥部的招待所。

   从第二天开始,油田为音乐家们安排了介绍有关石油方面知识的课程,从勘探、钻井到采油、炼油等一连十天,一天一个内容。十天后,油田又安排他们深入一线体验生活。秦咏诚和李劫夫、王莘被安排在“铁人”王进喜担任队长的“1205英雄钻井队”,并在井队里和“铁人”朝夕相处,一起生活了三天。这期间,王进喜向秦咏诚讲述了他1959年在北京开人民代表大会时,看到北京的公交车由于缺油背着煤气包而心情沉重,还听他讲述了大庆石油大会战的情景。“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使秦咏诚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同王进喜和他的英雄钻井队朝夕相处的几天里,秦咏诚对石油工人的认识得到了极大升华,情感上产生了强烈共鸣,他决心创作出能反映出石油工人精神的作品,以表达对他们崇高的敬意。 

演唱:音乐仿佛就从

心里自然流出一样

   结束了三天的体验生活,秦咏诚他们回到了招待所,油田党委宣传部为他们准备了一批反映大庆油田和石油工人工作生活内容的歌词,希望经过体验生活的作曲家们能为石油工人谱曲。当老作曲家选完歌词后,秦咏诚也去翻了一翻。这时,一首歌词跳入他的眼帘,是石油工人薛柱国写的《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采用第一人称的歌词,形象生动,人物鲜活,将石油工人那豪迈、乐观的情绪和大无畏革命精神描绘得入木三分。他越看越喜欢,脑海里出现了“铁人”井队从玉门北上的情景,这正是对这些可爱的石油工人的诠释,他们离妻别子,转战南北不就是为了为祖国献石油吗?当天下午,在招待所的饭堂里,秦咏诚用了20分钟就把这首歌完成了。

   写完后,秦咏诚呈给李劫夫,李劫夫只在个别地方做了细小改动。第二天,这首歌就在大庆被石油工人传唱开了。地处东北的李世荣也曾演唱过这首歌。当时,刘秉义年仅29岁,是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的青年教师,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看到了《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歌,没想到从此一唱就是五十年。

   “一天,我在一份音乐刊物上偶然看到《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歌曲,随口哼了两句,就发现这是一首振奋人心、节奏感强的好歌,演唱起来非常铿锵有力,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演唱这首歌。”两三个月后,中国唱片社就为刘秉义录制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唱片,还是“78转的大唱片”。刘秉义演唱录制的《我为祖国献石油》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石油工人的热捧,被誉为“石油工人之歌”。很快,《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歌就成了刘秉义的标志性歌曲,唱遍了大江南北,唱成了华人音乐经典。唱着这首歌,刘秉义走遍了中国几乎所有的油田,一唱就唱了五十年,“音乐仿佛就从心里自然流出一样”。这首歌使得他与石油工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并被授予“荣誉石油工人”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