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石叔诚:钢琴教育从“听”出发,钢琴演奏者首先要学会“听”!

发布日期:2019/12/16 17:48:27    
  

一堂美妙生动的钢琴教育课

  近日,在花城音乐节系列文化活动举办期间,著名钢琴家石叔诚第一次以数拍子为主题开展讲座,讲授钢琴演奏中数拍子的内涵、难点及其重要意义。石叔诚强调每一个钢琴演奏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学会""。音乐是一门关于听的艺术,作为一名钢琴教育者,有必要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训练的能力,培养想象力的过程需要从几个方面出发,首先是数拍子。

  讲座上,石叔诚分享了他担当评委全国到处走发现的一个问题,钢琴学习者各种级别的,从业余到专业的,疏忽练习数拍子,节奏感比较差,弹琴节奏难以对准。节奏是任何乐曲音乐客观存在的,节奏感是人们主观心理的感受,就是对这个节奏的感受,数拍子是内心节奏感的基础与关键。石叔诚当场演奏示例,一段一段地、机械性地弹琴,节奏对不准、不连贯,是难听的;数拍子对准节奏,自然、连贯地弹奏出来的钢琴声才美。

  随后,石叔诚引用铃木教学法中一观点——“初学不把拍子数对,一辈子解决不了节奏感差、节奏对不准的问题,通过列举练琴已久的钢琴学习者在国际比赛上数错拍子,从而表现欠佳没有获得好成绩的案例,强调数拍子必须从初学做起且是毕生的课程,突出数拍子的重要意义。

  石叔诚以钢琴家与指挥家对数拍子的不同视角,结合自身的经历,讲授通过学指挥可以有助于解决节奏感差的问题。在整个讲座过程中,石叔诚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融入贴切实际的事例,结合高水准的钢琴演奏示例,为现场观众美妙生动地上了一堂钢琴教育课。

从初学就要培养旋律感

   石叔诚指出,对初学者在起步阶段强调数拍子是十分重要的,这是逐步培养 “节奏感的起点和基石。其实节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与旋律结合一体的。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并能听出,节拍有错误的旋律,或是节拍不稳定的旋律一定是不好听的。他对初学者简单明了地强调,一定要把拍子数对!这是日后具备良好节奏感的基础,非常重要!

  石叔诚举例说,如果一个孩子在一条三拍曲子中的某一小节多出或少了一拍、半拍,却没有感觉到错误与不适,即说明他还没有找到节奏的本能感觉,就该引起老师的注意了,不要当成小事。

  李斯特的女婿、德国指挥家和作曲家汉斯·吉多··彪罗有一句名言,万物之初,先有节奏。石叔诚在年轻时一直将这句格言牢记于心,并用于自己的学习和教学中。随着阅历的增长,他又逐渐加深了认识,节奏其实远远存在于音乐之外的无限世界,而节奏感则更是我们从事各行各业的行事能力中必不可少的潜在素质。一个孩子从初学钢琴就得到了节奏感的教育,一定会具备这种潜在的素质。

  因此,在石叔诚看来,对初学者在起步阶段强调数拍子就格外重要,这是逐步培养节奏感的起点和基石。如果等到他已具备相当的弹奏能力之时,再回头去补数拍子的课,那将是相当费力与苦恼的事,甚至已无法补救了。

  在前面讲旋律时,石叔诚曾提出要在心里会唱歌(也有人将其称为内心听觉),培养节奏感也同样依靠唱。他发现孩子们唱歌时很少出现这儿多一拍那儿少半拍的现象,怎么一弹琴就容易出错呢?所以在这里,他还要特别强调:心里的一定要得有拍子才行!对于初学者,要牢牢抓住旋律感节奏感” 的培养,两者既同等重要,又互为一体,数拍子则是基础的基础。

 要有意识地启发初学者去

  其次,初学者要做到要用耳朵练琴。听觉形象地塑造和想象要走在触键发音之前,在弹的同时需认真听取每一个音符。旋律有分句、有呼吸,在演奏中钢琴歌唱性的表现相对困难。作为在舞台上距离人声最远的乐器,相较于管乐器和弦乐器,钢琴在槌子击弦发音后,声音会自然地衰减,无法依靠人为方式控制声音的延续传递。

  石叔诚指出,有一些教师没有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启发初学者去听。对于初学钢琴的孩子,需要教他们的东西太多了,除了坐姿、手形、指法、触键动作、基本练习、练琴方法之外,还要教他们认识五线谱及谱上的各种符号、讲乐理知识和分析作品。虽然这些都是必要的,却往往忽略了把这一切与乐器发出的声音结合起来,这样就不知不觉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本能的听觉上引开了。学生在眼忙手乱之时耳朵就很容易失聪,长久以往就会形成不用耳朵的坏习惯。

  对此,石叔诚建议,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启发学生运用想象力去模仿其他乐器的声音以及大自然创造出的声音组合,也可以去揣摩一幅美术作品,去构思一个生活场景,或结合一部文学作品等方式来激发联想。声音的概念不仅是个体,也可以是组合,不仅是独立的乐器、人声,也可以是组合的交响乐、室内乐等形式。调动储存的各个片段使声音在塑造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无限空间,除了关注作品本身创作中的技术训练目的之外,更要思考作曲家通过音符所要表达的音乐内涵。音乐只有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演奏才能赋予作品生命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