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叔诚:钢琴教育从“听”出发,钢琴演奏者首先要学会“听”! | ||||
| 发布日期:2019/12/16 17:48:27 | ||||
一堂美妙生动的钢琴教育课 近日,在“花城音乐节”系列文化活动举办期间,著名钢琴家石叔诚第一次以“数拍子”为主题开展讲座,讲授钢琴演奏中“数拍子”的内涵、难点及其重要意义。石叔诚强调每一个钢琴演奏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学会"听"。音乐是一门关于听的艺术,作为一名钢琴教育者,有必要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训练“听”的能力,培养“想象力”的过程需要从几个方面出发,首先是数拍子。 讲座上,石叔诚分享了他担当评委全国到处走发现的一个问题,钢琴学习者各种级别的,从业余到专业的,疏忽练习数拍子,节奏感比较差,弹琴节奏难以对准。节奏是任何乐曲音乐客观存在的,节奏感是人们主观心理的感受,就是对这个节奏的感受,数拍子是内心节奏感的基础与关键。石叔诚当场演奏示例,“一段一段地、机械性地弹琴,节奏对不准、不连贯,是难听的;数拍子对准节奏,自然、连贯地弹奏出来的钢琴声才美。” 随后,石叔诚引用铃木教学法中一观点——“初学不把拍子数对,一辈子解决不了节奏感差、节奏对不准的问题”,通过列举练琴已久的钢琴学习者在国际比赛上数错拍子,从而表现欠佳没有获得好成绩的案例,强调数拍子必须从初学做起且是毕生的课程,突出数拍子的重要意义。 石叔诚以钢琴家与指挥家对数拍子的不同视角,结合自身的经历,讲授通过学指挥可以有助于解决节奏感差的问题。在整个讲座过程中,石叔诚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融入贴切实际的事例,结合高水准的钢琴演奏示例,为现场观众美妙生动地上了一堂钢琴教育课。 从初学就要培养旋律感 石叔诚举例说,如果一个孩子在一条三拍曲子中的某一小节多出或少了一拍、半拍,却没有感觉到错误与不适,即说明他还没有找到节奏的本能感觉,就该引起老师的注意了,不要当成小事。 李斯特的女婿、德国指挥家和作曲家汉斯·吉多·冯·彪罗有一句名言,“万物之初,先有节奏。”石叔诚在年轻时一直将这句格言牢记于心,并用于自己的学习和教学中。随着阅历的增长,他又逐渐加深了认识,“节奏”其实远远存在于音乐之外的无限世界,而“节奏感”则更是我们从事各行各业的行事能力中必不可少的潜在素质。一个孩子从初学钢琴就得到了节奏感的教育,一定会具备这种潜在的素质。 因此,在石叔诚看来,对初学者在起步阶段强调“数拍子”就格外重要,这是逐步培养“节奏感”的起点和基石。如果等到他已具备相当的弹奏能力之时,再回头去补“数拍子”的课,那将是相当费力与苦恼的事,甚至已“无法补救”了。 在前面讲“旋律”时,石叔诚曾提出要在心里会唱歌(也有人将其称为“内心听觉”),培养“节奏感”也同样依靠唱。他发现孩子们唱歌时很少出现这儿多一拍那儿少半拍的现象,怎么一弹琴就容易出错呢?所以在这里,他还要特别强调:心里的“歌”一定要“唱”得有拍子才行!对于初学者,要牢牢抓住“旋律感”与“节奏感” 的培养,两者既同等重要,又互为一体,“数拍子”则是基础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