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论学习钢琴中家长的重要性 ——钢琴教师宋晓燕

发布日期:2020/11/2 11:22:09    
  

我的家乡在县城,学钢琴需要到90公里以外的郑州市。每周,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坐大巴车去郑州上钢琴课。二十多年前的大巴车是私人承包的,没有正规的公司管理,人坐满后,才会发车,这导致我们上午11点的课程往往需要凌晨5点钟起床。乘坐大巴车的滋味,我至今都难以忘怀,晃晃悠悠地颠簸着,很容易晕车,90分钟的课程,我们往返却需要花费将近一天的时间。自此,6岁以后的我不再有周末。我的妈妈是一位极其自律的人,因此我和弟弟从没有请过假,90多公里的路程也从未迟到过,风雨无阻。妈妈认为,怕严莫从师。每一节课,她都认真旁听、做笔记,谨记老师的嘱咐,回家后一边做家务,一边督促我和弟弟练琴。妈妈的坚持和自律,成就了现在的我们。

 

小时候县城里没有补习班,我和弟弟利用早晨、中午、晚上的时间轮流练琴,每天保持着34小时的状态。寒暑假是提升的黄金时间段,再碰巧遇到‘考级’这尊大神,练习810小时也是常态。不要期待我和弟弟会心甘情愿坐在琴凳上,孩子的天性就是如此。于是妈妈研究出了各种招式,威逼利诱、武力镇压,还有最厉害的眼泪攻势。所以假期结束时,我和弟弟都收获满满。

 

从教后,我一直提倡快乐学钢琴。所谓的快乐,一定是克服困难之后的快乐,是感受到音乐美和表演乐趣之后的快乐。让孩子们认识到,当他们下定决心要“学钢琴”的那一刻起,钢琴就将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坚持是钢琴的代名词,放弃只有0次和无数次。战胜困难和辛劳的过程对孩子来说是意志的磨砺,我会与他们一路同行,而家长也必须配合和做出表率。

 

首先,学琴贵在持之以恒!为避免琴童处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家长务必要制订一个严格的学琴、练琴时间表,让学琴、练琴常态化,不轻易打破常规,不因客观原因取消或更变学琴、练琴时间,潜移默化中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其次,不拿孩子跟任何人比较。孩子的性格特点不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比较”只会带来负面作用,家长适当的鼓励与肯定将事半功倍!对于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与孩子一起分析谱表、多加练习,刺伤孩子自尊心的话不要讲,诸如“笨”、“没有乐感”等等,任何时候都不表现出失望的情绪,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引导孩子。

 

最后,不赶进度,不攀比。只追求用最短时间考出最高级别,这是很不可取的,应当定位在音乐质量、习琴的兴趣、练琴的效率。“欲速则不达”,一味赶进度易遇到瓶颈,也很难达到更高的层次,扎实的基本功唯有千锤百炼方能达到!

 

除此之外,空闲时间陪伴孩子欣赏聆听一场精彩绝伦的音乐会也是音乐素养的一种提升。置身于音乐会中,与演奏者面对面的身心交流,被音乐本身散发的魅力所感染,沉浸其中,这是电子播放器无法替代的。现阶段孩子们处于模仿能力很强的时期,“看”会激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模仿,眼界也渐渐开阔起来。

 

学无止境,我身体力行地告诉孩子们。进修是常态,练琴是日常。不啃老本是对自己负责,不断地提升自我音乐素养、教学能力和演奏水平,也是对家长支持与信任的回报。所以我的孩子们各个身经百战,郎朗大师课钢琴大赛、肖邦青少年钢琴大赛、第83届施坦威钢琴大赛、中韩国际钢琴大赛、未来钢琴家、茅台王子杯钢琴大赛……他们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多次荣获金奖、特等奖、一等奖。

 

从接触音乐到成为一名钢琴教师,眨眼间已经24个光景。作为一名钢琴教师,作为长葛市爱乐琴行的一员,十二年的教学生涯使我学会反思,并牢记初心:只做专业的钢琴教学!

 

【个人简介】

 

宋晓燕,毕业于河南大学,曾受邀出席担任第83届施坦威钢琴大赛评委、首届茅台王子杯大赛评委,在河南大剧院与艺术家茅为蕙同台演出,获得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优秀指导教师、中央音乐学院认证教师、河南艺术培训先锋人物、最具影响力艺术名师、ABRSM英皇认证教师,长葛市爱乐琴行高级钢琴教师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