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两百年,男高音历尽坎坷、终成正果——咽音的历史(下)

发布日期:2022/9/19 8:17:11    
  

       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社会的发展,歌剧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由宫廷垄断走向全民共享,题材由表现古代神话故事转到表现更广阔的现实生活。由此,正歌剧时代转入以罗西尼为代表的大歌剧时代。

  

       罗西尼的歌剧使音乐变得简洁朴实,减少了装饰音和华彩乐段,重视管弦乐的作用,突出歌剧的戏剧性。威尔第、瓦格纳的歌剧情感激烈,用歌唱的形式表现哭泣、愤怒、叫喊、极度欢乐。

       歌剧人物多了,乐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器乐的最高表现形式——交响乐由意大利歌剧序曲演变而生,并在歌剧中成为与声乐同等重要的组成部分。


       风格的大幅变幻,令阉人歌唱家退出歌剧舞台。假声男高音纤巧、细柔的声音无法穿透庞大的乐队,也随之而去。

       时代呼唤新型男高音的出现。


        从《坦克雷迪》(Tancredi)到《威廉·退尔》(Guillaume Tell),为了适应新歌剧的需要,扮演好抒情-戏剧男高音的角色,一批人跃跃欲试,勇敢地用胸声去冲击、尝试高音。  


        但勇敢需要付出代价。法国男高音吉尔伯特·路易斯·杜普雷兹(Gilbert Louis Duprez)在历史上第一个用胸声发出c3音,却因发音不得法而在36岁嗓音便只剩一半,42岁就彻底葬送了自己的歌唱生命。

        处于歌剧转折时期的男高音,面临着无数困难和挑战。痛定思痛,他们开始对歌唱历史进行反思。


        从威尔第歌剧时代起,男高音认真地研究了阉人歌唱家及女高音的发音技巧,并在意大利歌剧的后期(19 世纪中叶后)最终找到了“咽音”,以此训练和造就了一批新型男高音,如恩里科·坦贝利克(Enrico Tamberlik)、恩里科·卡鲁索(Enrico Caruso)、贝尼亚米诺·吉利(Beniamino Gigli)等。

       历尽坎坷的男高音终于走向成熟,与女高音一同创造了现代美声歌唱的第三个“黄金时代”(即辉煌歌唱时代)。


        意大利声乐理论家赫伯特·凯沙雷(Herbert Caesari)的老师里卡多·达维埃西(Riccardo Daviesi)是一位真正训练成功并彻底了解“咽音”的男高音歌唱家及教授。凯沙雷从他那里学到了“咽音”后,在历史上首次提出“咽音”概念,并作出理论阐述。

        虽然西方首先提出了“咽音”概念,但却未有从科学上明确阐明咽音的特殊发音机能,也没有具体的训练方法流传下来。而这一点,我国已故著名嗓音专家、歌唱家、医学博士林俊卿确立的“咽音练声法”体系却做到了,并为开创我国声乐事业的新局面作出贡献。


注:以上内容根据资料整理而成,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