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林希: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咽音的存在价值

发布日期:2023/5/5 12:01:39    
  

【编者按】林俊卿是“咽音练声法”的创始人,医学博士,享誉中外的男中音歌唱家、嗓音科学家。他耗尽毕生心血潜心“咽音”研究及实践,创立“咽音练声法”科学发声体系,成就为国内外所瞩目。1957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在文化部的支持下,新中国第一个声乐研究机构——上海声乐研究所成立,林俊卿被任命为所长。他开办“咽音”训练班,投身“咽音练声法”的训练和嗓音疾病患者矫治。他教过的许多学生成为著名歌唱家,并奇迹般治好了许多长期失声的艺术工作者的病症。半个多世纪以来,林俊卿及其学生为发展和传承“咽音练声法”孜孜不倦,以奉献祖国和人民。其间,历尽坎坷,几近薪尽,濒临断代,但他们矢志不渝,薪火相传。新时代,“咽音振兴”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提振复兴林博士开创的“咽音练声法”,造福社会,《音乐生活报》特开辟“代表人物”专版,讲述那些为“咽音”事业开创、发展与传承做出杰出贡献的代表人物的事迹,念兹戎功,并激励后人奋发有为,继序其皇。


       林希,咽音振兴专家委员会委员,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师从世界嗓音科学家、“咽音练声法”创始人林俊卿,著名嗓音专家、民族男中音歌唱家钟振发和陈秀珍教授。

       其演唱风格激情奔放、刚柔并济、韵味浓郁,能自如地演唱中外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教学风格认真严谨,极富感染力和表现力,在利用“咽音练声法”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从教数十年,为福建省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声乐教师和声乐专业演员,教授的多名学生以不同风格唱法在国家级、省级声乐比赛中获得金、银、铜奖或考入意大利音乐学府攻读本科和研究生。多次获得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以及福建省委宣传部、教育厅、音乐家协会等部门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金奖”和“优秀园丁奖”。

       曾在《人民音乐》《中国音乐》《音乐研究》《学报》等国家级、省级核心刊物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并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目前正在撰写省级课题专著《歌唱运动学》。


咽音确实对我很有帮助

记者:您是如何与咽音结缘的?

林希:1978年,我考入福建艺术学校,入学后根据声带鉴定由男中音调到男高音。但我始终没有解决高音的问题,基本处于降a的水平。

1980年我毕业时,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调演,福建省成立演出队到校挑人,选中了我。时任省歌舞剧院副院长的钟振发老师认为我的高音还不行,就告诉我有个咽音的方法很不错,可以教我。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咽音练声法”。

由于系统学习八个步骤需要完整的时间段,钟老师就先教了我“无声练习”“大开口”“小开口”,并嘱咐每天练上千遍。这对于排球运动员出身的我来说,自然不在话下。通过零敲碎打的学习和日夜勤练,几个月后我的高音便有了突破。由此,我更加相信了咽音。

后来我去了几次上海,跟着上海歌剧院的贾淑珍老师到林俊卿博士那里上了几节课。我印象很深的是,当时他对我说,“你们这么年轻就开始对咽音有兴趣,很好。”我想他的意思大概是,二十岁就来学,咽音算是有传人了,因为他之前所接触的大多是年龄偏大的人。

1991年,我考入北京声乐研究所举办的男高音High C班,开始真正系统地学习“咽音练声法”。钟老师负责上课,林博士每隔一段时间从上海到研究所给我们上课。在这期间,我从理论知识到实际练习完整地学习了“咽音练声法”八个步骤,终于对咽音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记者:您还记得当时的学习场景吗?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林希:咽音的学习要求循序渐进,同时要保证质量。每一步要练到绝对正确、掌握娴熟,才能进行第二步。我前四个步骤练了一个多月,经过一年的系统学习终于掌握了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记得当时,我们每天练习“狗喘气”,三五分钟不停才算过关。

另外,咽音的学习还需要大量坚持不懈的练习。我在研究所的时候,一天练将近8个小时,一个“大开口”可以练上千次,嗓子都没哑。后来我才明白,这就是“咽音练声法”的科学之处。现在我六十几岁了,依然可以随时发出有质量的High C。

记者:对于自己如今的成绩,您认为咽音的作用有多少?

林希:我觉得咽音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像是块骨头把我立了起来。当然对于一些条件比较好的人来说,实际上声音当中也有一定的“咽音”成分。比如我的一个朋友,他没学过咽音,只是模仿我的动作就能做到同样的声音效果。一般的人没这个机能,不过一旦他学到了、练到了,能力自然也会达到。林博士曾经说过,天然有“咽音”成分的人如果知道“咽音练声法”,那么他的歌唱能力就会更上一层楼。



什么是科学  这就是科学

记者:您如何看待林博士的“咽音练声法”?

林希:林博士是全世界第一个从医学角度、从理论高度剖析声音的机理和状态的人,同时又是著名的歌唱家,所以他的理论是有科学依据的,绝对权威。咽音的八个步骤是林博士通过长期研究、实践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的,前四个步骤主要是机能训练,后四个步骤是结合歌唱的一些练习。我认为能把前者学好就非常不得了,机能会有很大提高。

咽音是个宝,但它不代表全部。学习“咽音练声法”也主要是为了能够用于歌唱中,因为歌唱是一个非常系统、全方位的艺术,对声音的运用、作品风格的把握、语言的理解,还有肢体、表演、音准、节奏等,都不能落下。而咽音只是练声的一个手段,可以提高歌唱的发音机能,起到的是骨头的作用。所以林博士认为,咽音就像盐巴,没有的话过不下去,但把它当饭吃也不行,如何能很好地将咽音与歌唱结合才是最要紧的。

但林博士也说过,自己是一个专科门诊,如果是专门的咽音学院,配备与音乐学院相同的课程,那么一定能培养出更多的歌唱家。因为咽音是歌唱中的核心。


记者:您认为咽音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哪里?

林希:林博士从解剖学入手,将生理学、音响学、动力学等结合创立了“咽音练声法”,其科学性毋庸置疑。正确的咽音,其运动方向是正确的。它对改变错误的发声机能状态有显著作用,可以通过训练让歌唱中需要的力量和放松的部位各司其职,在帮助嗓音机能提高的同时还可以实现长青。就好比六十多岁的人去练健美,可以将身体练得如三四十岁一样,胸肌依然厚实。

对于咽音,我感受最深的,一是机能提高,二是耐力提高,三是如何更好地运用到歌唱中去。其实唱歌跟运动一样,身体强壮和会打篮球不是一回事,球扔不进去是方法问题,不是机能问题。歌唱实际上是一种内在的肌肉协调的运动,所以歌唱机能很重要,而“咽音练声法”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机能。不论是民族、美声、流行都非常需要歌唱机能,后期再在作品风格上进行调整,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完善歌唱的整体性。

原声本是最美的声音,但科技的发展导致现在的人们过度依赖于麦克风、音响演唱,逐渐忽视对机能的训练,转而追求声音的美化,其结果就是追求电声而不是人声。因此,有些人一离开麦克风,歌唱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同时容易产生嗓音疾病。现在有的音乐厅举办音乐会都开始用音响设备,我觉得真是一个非常悲哀的事情。


记者:咽音是否对多种风格的演唱都有帮助?

林希:是的,咽音对美声、民族、流行以及戏曲在声音上都有很大的帮助。它在提高机能方面有很好的作用,而机能的提高对歌者、用嗓人士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像王昆老师,大家也都知道她曾跟随林博士学习咽音多年,她能够唱得很远都能听得见,且长时间演唱嗓子不哑。什么是科学,这就是科学。

林博士认为,衡量一个人的声音是否准确有几个标准:一是观众能否接受;二是歌唱机能是否准确;三是声音有一定的耐力且长时间演唱不累。

我们常说,唱歌要用“利息”。这句话没错。但是没有“本钱”,哪来“利息”?一味地追求方法、找高位置、喉头打开、音乐的表现力等,如若学生本身歌唱机能不够,即便方法再好,声音品质也达不到要求。


注重机能训练  提高“本钱”

记者:您是如何传承咽音的?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林希:咽音训练与常规的发声训练最大的区别就是更加注重歌唱机能的训练,所以我将二者混合起来,交叉练习。

我在学校里教自己的学生,课余时间也会教一些艺考生、音乐学院的学生,或是已经工作的、专业团体的人。也有嗓子出问题的人或是播音主持来找我上课。

另外,我开办了一个嗓音艺术中心,有教学项目,也搞一些音乐会或艺术沙龙;同时还有一个嗓音保健项目,进行声带的测评、声部的鉴定及声带的维护。目前中心已举办十期“咽音练声法”培训班,普及、推广近三百余人,今后还会继续开展。


我的教学生涯迄今已有四十年,学生获奖无数。例如在2013 年,我的几个学生参加全国高师声乐比赛,拿了三个金奖、一个银奖,我是唯一一个同时拿到三个优秀教师指导奖的老师。

对于发声方法存在问题的学生,我就用“咽音练声法”进行纠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正确的歌唱机能状态,矫正错误的发声方法。


记者:在教学过程中,您遇到过哪些问题?

林希:大部分人在训练时更多地强调歌唱方法、歌唱语言和音乐表现,忽略了歌唱机能的训练。我教了四十年的声乐,教过的本科生近千人,真正意义上所谓条件好的学生凤毛麟角,更多的是歌唱条件一般的。所以,我着重先提高他们的发声机能,提高“本钱”,然后再在演唱的规范程度上进行声音调整。因为唱歌的核心就是声音,要明亮、通透。


成立专家委员会真的太好了

记者:您如何看待关于咽音的一些争议?

林希:从整体环境看,现在对咽音多少还有一些排斥,但是比当年钟老师那时要好多了。很多人依然带有一种成见,像我的一个同事就曾认为学咽音的声音都很硬、没乐感,听我唱完又知道我学了三十年咽音后,才改变看法。

我分析大概有两种情况。一种说我是学院派的,就这么教的,突然碰到咽音不会了,他们可能对咽音不够了解导致判断失准。另一种就是很多人没学好,或是唱坏了,被说成是学了咽音的缘故。

我认为一个好的声乐老师应该像一个老中医,一要用心,二要心胸开阔,自己才能进步。况且从五十年代到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在讲咽音、学咽音,这就证明了它的价值存在。因为如果没有存在的价值,咽音可能早就没了。

有些人夸大咽音,也有人说它一钱不值。我认为都不对,应该真正了解以后再去评判。毕竟在这四十年中,确实有很多学生都是被我通过咽音的手段调整过来的。


记者:您如何评价咽音的现状?咽音如何才能振兴?

林希:现在资讯特别发达,鱼目混珠的人非常多。有些人接触到一点咽音后就去开课,他们也很会宣传,将假货做得比真的还真,有太多不懂的人被欺骗。说实话,我们很难一一去拨乱反正。

现在有《音乐生活报》牵头成立“咽音振兴专家委员会”,真的是太好了!我还希望成立一个咽音全国性的组织,能够把大家统一起来,让咽音不要走偏了。


文/吴岩  采访/余晋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