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郭作华:有了咽音的支撑,我才拥有青春不老的声音

发布日期:2023/5/16 15:44:30    
  

【编者按】林俊卿是“咽音练声法”的创始人,医学博士,享誉中外的男中音歌唱家、嗓音科学家。他耗尽毕生心血潜心“咽音”研究及实践,创立“咽音练声法”科学发声体系,成就为国内外所瞩目。1957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在文化部的支持下,新中国第一个声乐研究机构——上海声乐研究所成立,林俊卿被任命为所长。他开办“咽音”训练班,投身“咽音练声法”的训练和嗓音疾病患者矫治。他教过的许多学生成为著名歌唱家,并奇迹般治好了许多长期失声的艺术工作者的病症。半个多世纪以来,林俊卿及其学生为发展和传承“咽音练声法”孜孜不倦,以奉献祖国和人民。其间,历尽坎坷,几近薪尽,濒临断代,但他们矢志不渝,薪火相传。新时代,“咽音振兴”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提振复兴林博士开创的“咽音练声法”,造福社会,《音乐生活报》特开辟“代表人物”专版,讲述那些为“咽音”事业开创、发展与传承做出杰出贡献的代表人物的事迹,念兹戎功,并激励后人奋发有为,继序其皇。


郭作华,咽音振兴专家委员会委员,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民族乐团副团长、锡盟老年大学声乐教师。1985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师从内蒙古自治区原政协副主席、音乐学院原院长肖黎声教授。1990年考入北京声乐研究所,师从嗓音科学家、“咽音练声法”创始人林俊卿博士和北京声乐研究所第二任所长钟振发系统学习“咽音练声法”。多年来,他一直将“咽音练声法”应用于声乐教学,培养学生千余名;创作声乐作品90余篇,获得原创歌曲金奖等多个大奖。

这就是咽音的力量!

记者:您是如何与咽音结缘的?

郭作华:在上大学之前,我是锡林郭勒盟民族歌舞团的独唱演员。1985年,我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后就一直跟随肖黎声教授学习声乐。他以前专门跟林俊卿博士、廖一鸣老师学过一点咽音,认为这是个好东西。在他用咽音方法训练下,我的音域仅用一个学期就从g上到a,毕业前到了bb和b,最后只有High C上不去。

1990年,我从单位得知文化部下发一个文件称,北京声乐研究所要举办男高音High C训练班,正在招收学员,我立刻报了名。当时选拔很苛刻,初试要提交一盒磁带,录两首自己演唱的意大利歌曲,之后再去上海到林博士面前复试。印象中,复试时前后去了一两百人,但我反而很兴奋,因为在那之前,肖老师给我精心演练了两首意大利歌曲。于是,我脱颖而出被录取了,开始真正系统地学习“咽音练声法”。

记者:您还记得当时在研究所学习时的情景吗?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郭作华:那时候,我们7个人吃住都在研究所,玩命地学习,跟打了鸡血似的。研究所还专门从中央音乐学院请来意大利语老师,每个星期给我们上两节课。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林博士的严格和严谨。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到林博士上海的家里去回课。他用算盘珠子自制了个计数器,10个1组,一共5组,每天让我们发100次High C。他对我们喉器的每一个状态和问题都非常了解、听得非常清楚,只要有一声形象不对,他就马上停下来,立刻给我们讲解、做示范,带着我们跟着走。这样手把手地教学,让我们学得非常扎实、进步神速,三个月左右就可以既唱美声又唱民歌了。


记者:您在这一年多的学习中是否遇到过难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郭作华:我在初学的时候还没有完全掌握方法,只是伸舌头喊,结果因为用力不当导致疲劳,嗓子哑了。将近20多天的时间,我都发不出声音,只能眼看着别人发高音。

经此以后,我接受了教训,学会把会厌卷起来,用膈肌的力量把声音从通道中顺势吹出去。喉部肌肉不使劲挤压了,嗓子就再也不会哑了。现在我教学时能给男声、女声都做示范,并且讲一天课、做一天示范都一点问题没有,这是其他人做不到的。

记者:在这个过程中,您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郭作华:原来我对歌唱的理解没有那么深,但林博士的一句话点通了我,他说就像吹口哨一样,将我们的声音通过膈肌的压缩吹出去,同时建立起通道让声音“唱在气流上”。

这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真正懂得了歌唱,上高音也不费劲了,一切都变得非常简单。我们研究所的学员唱《冰凉的小手》,High C可以随意拿出来,一张嘴就有了。林博士一边听着,脸上一副美滋滋的表情,认为我们的咽音用得非常正确,他感到非常满足。

我们学成之后在北京音乐厅汇报演出,钟振发老师请来了文化部领导和北京各大专业院校、文艺团体的很多专家。我们每人唱两首歌曲,一首《冰凉的小手》,再各自唱一首民歌,反响特别大,台下的领导、教授们都称赞不绝。


记者:您认为咽音帮助您在艺术上取得了哪些突破或成就?

郭作华:林博士曾对我说,一开始我是抒情男高音,通过学习咽音,我的机能壮大了、穿透力也强了,完全可以唱歌剧。我想如果没有咽音,我不会知道歌唱发音中的科学原理,也找不到高音上不去的问题所在,更攀不上歌唱艺术的高峰。这都是咽音以及林博士倾心教学所带来的变化。

从High C班毕业后,我又回到了锡盟歌舞团,之后连续办了两次音乐会,反响也很大。一次是回来后第三年办的,过了几年和内蒙古马头琴演奏家李波联合又办了一场。我的演唱给大家带去很大的震撼,人们都觉得很接地气,既听到了正宗的美声,也听到了地道的民歌。

所以,准确掌握这个方法,无论上高音,无论唱美声还是民歌,都不成问题;娴熟运用它为我们的歌唱服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心境感受,将歌曲的内涵抒发出来。这就是咽音的作用和魅力。


记者:如今再回忆起林博士,您印象中他是怎样的人?

郭作华:林博士要求我们做事要认真,学东西要学到骨子里。他在视力不好的情况下,为了练习眼力,拿着镊子做房子的微观模型。他说:“人就怕认真,认真了以后什么都能做好。”

我们在上海回课时,林博士叮嘱我们要抓紧学习,因为时间不等人。他让女儿把蔬菜、水果煮好以后做成冻,方便自己在写作或练习的时候随意对付两口。他就是要把过去损失的时间夺回来,抓紧写东西、做研究。

他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提琴当作奖励,激励我们好好学习。只要有学生传承下去,他就愿意倾其所有。所谓大师风范,不外如是。

记者:结合您的经历,您认为咽音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哪里?

郭作华:其实只要掌握了咽音方法,发高音唾手可得。尤其感受深刻的是,我们在发高音时,不但要舌头卷成沟,舌根两边也要稍微提起,像马鞍型一样,这样声音就可以更统一地送到管子里,听起来特别年轻、漂亮、有穿透力。这就是咽音的效果。

我非常感谢林博士和钟老师对我的培养。没有他们的培养,我的声音达不到今天的程度。我现在60多岁了,但是发出的声音仍然像30多岁一样年轻。正是因为他们的指导,有了咽音的支撑,才让我拥有青春不老的声音。这就是咽音的力量!


像林博士、钟老师那样

记者:您是如何传承咽音的?做了哪些工作?

郭作华:我到现在教学也有40年了,教过的各类学生也有千余人。在教学中,我一直运用“咽音练声法”。同时,我也教导他们像林博士、钟老师那样,做人踏实认真,严肃对待、严格要求自己的专业。

另外,我在嗓音疾病矫治方面也很有成效。有一个学生曾经声带红肿、小结,嗓子干到不行,唱一句喝一口水,被学校断定唱不了歌、只能改行。我就运用咽音的发声方法给她调整,教她练习会厌卷起、使用声带边缘1/3处震动等。不到一个月,她就恢复了。现在,她的歌越唱越好,不仅是一个优秀歌手,还是一名合格的声乐老师。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记者:您认为出现这些嗓音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郭作华:作为学生,最怕遇到一个不明白的老师。声乐教师不只是教,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找出学生的问题,并迅速解决,这是当老师的责任和义务。声乐教学之所以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就在于每个人的嗓音条件不一样,解决方式不能一概而论。如果都按同一个模式和方法去套所有的学生,就是在糟践他们。好多学生上了4年大学,最后反而唱得不如以前了,甚至唱不了歌、改行了。

所以,有名气的老师不一定明白,而遇到一个能讲明白的老师,可以让学生少走、不走弯路。最怕就是老师自己没弄明白、又讲不明白,却还在讲。


记者:您认为咽音进校园有哪些困难?应该如何解决?

郭作华:其实咽音已经在校园“开花结果”了。咽音培养出的学生,很多都是教授、副教授、讲师,他们教学的方法实际上都把咽音揉进去了,讲的内容都和咽音是相通的,只不过不提“咽音”二字而已。

“咽音练声法”是林博士呕心沥血研究出来的科研成果,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的瑰宝,它确实可以对我们的声乐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和提高作用。所以,我希望大专院校、艺术院校能够尽快正式将之引进,不要再有其他想法或门户之见。我们要和世界接轨,要走在世界的前列,如果能把咽音与当前的声乐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可以让我们的学生站在世界的顶端。


记者:您如何评价咽音的现状?当务之急要解决什么问题?

郭作华:我觉得现在很混乱。有些人可能看了林博士的书,或是学过一两天,然后就当作自己的东西;有些人打着林博士、钟老师的旗号,也在教咽音。我觉得他们好多都不规范,这样是无法让咽音真正传承下去的。

“咽音练声法”是歌唱发音的基本功,将之揉到歌曲中,歌唱就有了骨头、有了肉,变得更加饱满。咽音不是丑陋的,我们应该把咽音真正的内涵、正确的发音方式讲出来,让大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否则,大家如果视咽音如洪水猛兽一般,就把咽音毁掉了。所以我认为,如何拨乱反正是目前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记者:那正确的发音方式应该是怎样的?

郭作华:简单来说,首先要建立发音通道,形成基音管和u音管的统一,然后找到共鸣腔体,通过膈肌的压缩,运用气息把声音送到发音的咽管位置上去,也就是“唱在气流上”“哼在气流中”。

很多人说“咽音”在咽壁上,大错特错。“咽音”不是咽壁的声音,是咽腔里形成管子产生的声音。它是一个系统音,不是在某一点上。之所以叫全身心地歌唱,就是因为形成一个整体的通道,每个器官都相互依存、相互配合,才能发出“咽音”。


记者:您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振兴咽音?需要做哪些改进和完善工作?

郭作华:我在网上看到很多男高音都在说咽音的好处,像魏松通过学习咽音解决了高音问题,从男中音变成了男高音;像石倚洁、刘和刚,也在谈咽音对他们的帮助很大。我们这些正宗的咽音弟子更有责任把咽音带回到正确的轨道上,让大家知道纯正的咽音真正是什么样子。因此,对于音乐生活报牵头成立咽音振兴专家委员会,我举双手赞成。这个非常好!

我希望专委会能够组织大家坐在一起,沟通彼此想法,从而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同时,希望专委会能够出台更多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阻碍咽音传承和发展的一些问题。

我也想呼吁一下,咽音是科学的发声方法,应该早日融入大学教材,实际运用到声乐教学中。


文/吴岩  采访/余晋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