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廖昌永观众需要引领,不是迎合 舶来品的天下,核心价值观如何走向国际?

发布日期:2014/11/18 14:26:54    
  

■本报记者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廖昌永的发言内容十分丰富,谈及上海音乐学院正在创作的民族歌剧“上海三部曲”、取消“小升初”升学考试、对资助文化事业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引导大众欣赏民族艺术等提议备受关注。其中反映上海人文特色的歌剧“上海三部曲”的创作,不仅让大众对于新歌剧有所期待,同时在业界引起了相当高的关注度。

    排演民族歌剧早已不是新鲜事儿,建国以后,大大小小百余部民族歌剧被创作出来,但真正能在观众心中留下印象深刻的,只是凤毛麟角,广为流传的经典曲目更是少之又少。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欣赏高雅艺术的需求却未得到充分满足。拿来拿去展示出来的总是经典而动听的“古董”,虽然不同歌唱家来演唱有不同的味道,但即使“常演常新”,同一旋律也未免会有点让观众略感审美疲劳。所以一部全新当代的高制作水准、展现国家文化底蕴、承载厚重文化内涵、记录时代脉搏跳动的精品力作才是人民的需求、国家的需要。这也是廖昌永的心愿,“希望这次能做得不太一样!”多次捧得国外声乐大奖、经常往来于国际舞台、演唱过近百场歌剧曲目的歌唱家,多希望能在世界的舞台上听到汉字的发音,国际比赛中演唱一首指定的中文曲目,那种感觉是无限的荣光!

    此次“上海三部曲”(《一江春水向东流》、《日出》、《家》)创排工作,也为院校的师生带去了非常好的实践机会。自从201210月上任以来,廖昌永作为首位表演类专业出身的院长,在上任一年半的时间里,他不惜放弃个人的演出机会,积极投身到学校的教学建设队伍中。对于学校表演类专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师生的艺术实践机会从质量到数量都有了一个飞跃,青年教师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学生通过艺术实践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达到院校与艺术院团需求的“无缝对接”。同时,“上海三部曲”的问世也将为把上海音乐学院打造成国际化音乐专业院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民族歌剧不是

用唱法来定义的

    据廖昌永介绍,今年将在下半年首先推出“上海三部曲”之一《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别于人们印象中的传统民族歌剧(早期的《白毛女》、《洪湖赤卫队》以及近年推出的《木兰诗篇》、《运河谣》等),此次“上海三部曲”采用的是西洋唱法,但是唱法的区分并不影响对于“上海三部曲”的民族歌剧属性的界定。

    廖昌永表示,民族歌剧不在于唱法是用西洋的还是民族的。从唱法上来讲,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还有俄罗斯歌剧,它们都采用同一种歌唱方式,但因其语言、音乐风格、人文背景的不同,最终形成的歌剧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在唱中国歌曲的时候,其中有中国的文化内涵、汉语的语音,唱出来一定是中国的!所以民族歌剧也就不存在唱法对其类别的限制。民族声乐中也借鉴了很多美声中的发声技巧,西洋唱法有其专属的特质。在剧院里,歌唱演员表演歌剧不能用麦克风等扩音设备,需要声音穿过台前的乐团的声响到达观众,歌剧的演唱方式基本上是以意大利美声唱法来完成的。

制作成本之大

难以仅凭市场买单

    在今天中国不断发展崛起的时刻,在外国想要揭开中国神秘面纱的时刻,如何把这个桥梁架起?这个桥梁的稳固性如何保障?都是需要当代人深刻思考的问题。歌剧,作为一个综合了舞台、美术、交响乐、合唱、独唱、表演、建筑、服装等多方面文化的艺术形式,它是一个丰满的载体,可以承载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对于展现国家的文明程度,了解中国人内心世界、精神追求都较为直观。廖昌永也下决心要跟以前做的不一样,力争能够让这部剧走向世界,多演常演,形成一种常态化的剧目,“虽然说它是比较耗时耗力的,但还是要去做的。”

    对于排演大型歌剧,非常现实的是资金问题。歌剧的创作部分就包括剧本创作、音乐创作、舞美创作、服装创作;排练中,演员、乐团、合唱团的排练费用,排练场地的费用,而这些费用完全要靠市场收回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我们还必须要让它有一定的水准,你还不能真把它放在市场上,完全让市场来考量。”那么一部歌剧的成本是多少?三部歌剧的创作资金来源有哪些?廖昌永介绍到,一部歌剧的创作资金大约在800万左右,资金来源是多种渠道的,包括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市浦东新区宣传部的文化发展基金会,学校的“085工程”高等教育内涵工程建设资金,还有歌剧院的艺术基金。

    今年在政府报告中也讲到要努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当前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视比较多,相应对于文化事业就会弱一些。文化事业如何能获得社会力量的最大化扶持?不仅到国外演出,还细心观察国外剧院运作的廖昌永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美国大都会大剧院为例,它现在的资金来源有三部分———政府投入、基金会投入、社会赞助。国外对于社会赞助有一些法律法规上的支持,例如能够相应抵销税款。我们国家现在没有这方面的这个规定,社会力量对于文化事业的投入积极性不高。他希望对于资助文化事业的个人或企业也能够享受到一定的优待,真正让社会赞助的每一分钱能够实实在在用于到文化事业的建设当中。

尊崇艺术规律

培养观众审美

    中华文化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从未断流。但打开电视机,收视率高居不下的节目基本上是国外引进的。我们为什么不把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好、推广好?想要做好中国文化的继承与推广,这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使命,每个社会力量都很关键,“我记得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民乐音乐会,主办方拿出一个乐器问大家是否认识,没有人叫得出名字,再拿出一件,依旧没人认识。这些乐器都是根据敦煌壁画的原样画下来,然后再手工制作出来。因为长期我们对这些文化不关注,慢慢的这些乐器就会被大家遗忘,最后失传。”我们的文化要真正走向国际,靠什么走向国际?该展示的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什么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舶来品不是核心价值观,如果说我们的文化全部都是舶来的,那么中国文化就会被取代,这个是挺可怕的一件事情。

    对于廖昌永提倡的“中国好戏曲”、“中国好交响”的提议,问及收视率的保障问题,他说,“我想任何一样东西只要是按照艺术规律来做,展现给大家非常美好的东西,我想办下去应该不是问题!对于大众的审美情趣,我们是需要去培养去引领的,而不是一味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