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场所日报》
微信公众号
应用“咽音”歌唱,怎样才算功夫到家?
发布日期:2022-11-04

完美地呈现声乐艺术内容,需要注重两方面的因素:

      (1)音乐方面,如:声音本身的质量如何,歌声是否结实、纯净、无杂音且有悦耳的音乐性(指是否每个音的音高都能很准确“激起”并及时把曲调唱清楚),歌声的艺术表现力(指歌声是否能按节奏起伏顿挫,是否能根据需要随意调节音量大小和音色亮暗)如何等等。

      (2)语言方面,就是咬字吐词的技巧及表现语言内容的能力等。

      每个国家按其民族声乐的习惯,侧重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国家,歌剧是以说唱音乐或戏曲为基础发展出来的,所以比较注重语言的表现;而意大利“美声唱法”则把声音之美和声乐艺术的表现放在首要的地位,把语言部分看作次要部分。

      在音乐方面,唱歌剧追求表现像乐器那样美的声音和音乐特有的深刻内容,而“咽音”练声就是最有效改进发音质量的方法。应用“咽音”歌唱,要做到能把声音随意地变柔、变暗而“咽音”的成分不减少,才算功夫到家。

      可是这并不容易做到。

      因为“美声唱法”不允许音质变虚、变假,不论音量变得多么弱,都要求声音必须始终含有2800赫兹的高频率振动所引起的类似金属铃响般脆锐的“心儿”。而音量变弱时声音的转柔、变暗,是喉器与喉颈通连形成的起“基音共鸣”作用的“发音管”之上,泛音共鸣腔的扩大所造成的。这就要求有非常强的控制气息的能力。


      在语言方面,咬字吐词的动作对声音的透出也有一定的影响,歌声的音量会随着动作大小而伸缩。不过从声乐的角度看,这种伸缩性并不加强歌声表达音乐内容的能力。

      总的来说,较完美的歌唱艺术是要求以上两方面的因素都具备的。如果歌声本身不能自由伸缩、音色不能随意亮暗变化,那么这个歌者表现音乐内容的能力必定很差;在此基础上,咬字吐词的技巧也要到家,把语言的内容充分表达。

版权所有 音乐生活报 @京ICP备16019987号